近年來,貴池區聚焦新時代黨員隊伍建設新要求,堅持需求導向,在陣地建設、內容優化、學用結合方面精準發力,“三個把握”聚力形成“立體化”“系統化”“科學化”黨員教育新格局,力促黨員教育培訓走深走實走心,切實推動全區黨員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把握主線脈絡,“立體化”夯實黨員教育陣地。按照“陣地建設標準化、管理制度體系化、辦學模式精準化、師資隊伍多元化”要求,建強以區委黨校為龍頭,20個鎮街道(工)委黨校為聯系點,N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的“1+20+N”紅色教育陣地體系,形成全面系統、立體扎實的黨員學習網絡。深度挖掘本土紅色教育資源,先后建成紅色文化長廊、紅色教育基地、革命主題公園等,結合主題黨日開展瞻仰革命遺址、重溫入黨誓詞、紅色黨課教育等一系列活動,不斷延伸實地教育觸角。聚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將基層黨建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強力打造一批“六強”樣板村,推出富有特色、亮點鮮明的“皖美貴池示范帶”作為現場教學觀摩點,構建可參觀借鑒、可沉浸體驗的教育培訓矩陣。截至目前,全區共組織黨員干部開展現場教學400余次,培訓黨員2萬余人次。
把握精神內涵,“系統化”豐富黨員教育內容。堅持需求導向,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結合黨員隊伍特點和實際需求進行“菜單式”教學。通過微信小程序、發放調研問卷等方式,面向區直單位、鎮街、村社等單位征集培訓需求,在“學員要”和“我們有”中找準平衡,實現供需精準匹配。重點圍繞政策理論、基層治理、產業發展、信息寫作等方面的短板弱項,開展“清新組工信息寫作提能專訓”等專題模塊培訓,全方位查漏補缺、充電注能。“線下”采取“課堂”與“課外”相結合。靈活運用點評式、研討式、互動式、觀摩式、體驗式等方法,拓展現場講學、案例教學、交流促學授課形式,規范設計“名棠映紅梅 錦繡江南里”等多條集黨建、治理、振興為一體的綜合型精品研學專線。同時,創新推出現場模擬、學員論壇、“三同”實踐鍛煉等新型教學模式,切實將“黑板”延伸到“室外”。“線上”注重“形式”與“內容”雙提升。組建“新媒體策劃創意小組”,依托貴池先鋒、寶地貴池等線上平臺,開設“理論小書包”“‘貴’在學習”等形式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專題專欄,定期推送學習資料包,以“指尖課堂”有效提升黨員教育覆蓋面。2023年以來,全區共征集培訓需求80余條,開設各類黨員培訓主體班和專題班27個,推送線上學習資料2000余次。
把握學習節奏,“科學化”提升黨員教育質效。切實做到將黨建理論與黨性修養、基本知識與本土實情互融共通、互促共進,引導黨員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在教育培訓中提高素質、增強能力、服務發展。堅持從嚴治訓,統籌貫通“學習、激勵、考評、反饋”全過程,明確考核程序內容,打造正反饋“閉環”教育培訓模式,強化結果運用,將考核情況、綜合得分記入檔案、轉送原單位,與黨員考核、黨員任用掛鉤。把為民辦實事作為開展黨員教育工作的落腳點,把服務發展能力作為檢驗黨員教育成效的“試金石”,促進教學內容向學習成果轉化。2023年以來,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注重學用結合、學以致用,解決道路坑洼、就醫上學、農產品滯銷等民生實事600余件。落實“一改兩為五做到”工作要求,注重學用相長、效能提升,著力解決小區停車、融資投資、司法便民等難題難事400余件,傾心打造“菜市場里的書記工作室”“幸福紅色到萬家”等黨建服務品牌。結合“四送一服”工程,選聘優秀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擔任非公企業黨建指導員,通過收集訴求、爭取政策、惠企紓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童慧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