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萬物靜藏,而在貴池廣袤的大地上卻是另一番景象:鄉間小路干凈整潔,高標準農田整齊有序,蔬菜大棚里生機盎然,修剪整齊的果園里孕育著新的希望……翻開我區2024年農業農村工作年鑒,一組組凝結著智慧與汗水的數據躍然眼前——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1.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約4.8%;第一產業增加值約42.07億元,同比增長4.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1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縣區前列;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5%,增幅位列全市第一;預計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4元,同比增長7.6%。產業更旺、鄉村更美、農民更富,池城大地處處展現著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美麗新畫卷。
“食”力不俗,糧食生產“二十一連豐”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2024年10月21日早上8時多,安徽貴池國家糧食儲備庫的庫區前,一輛輛貨車排成了長龍,空氣中彌漫著稻谷的清香。
種糧大戶王文龍一早就載了一車新稻來售賣。等待質檢的工夫,王文龍和同來賣糧的同行們聊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說起近幾年的“豐”景,都難掩心中歡喜。原來自2012年開始,王文龍就承租了“家門口”的閑置土地種糧,結果一“種”不可收拾,規模一路追加到2000多畝。為了方便售糧,前兩年還自己添置了烘干機。近年來,“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在貴池鋪開,全程機械化耕作省時省力,實現了產量、品質“雙增”。“效益高了不少,還有政策扶持,這些都是我們種糧人的底氣!”王文龍高興地說道。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一頭連著國家戰略,一頭連著百姓生活。近年來,我區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力推進農村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接連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等一系列政策,糧食生產實現“二十一連豐”,區農業農村局也因此榮獲“全省糧食生產先進集體”。2024年,我區高質量完成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9.07萬畝,全區糧食播種面積達到67.6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5.94萬噸,全區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中有升。
吃得飽,也要吃得好。我區深入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菜籃子”產品供給能力穩步提高,品種更加豐富。預計2024年全年出欄生豬31.1萬頭,出欄家禽913.63萬羽,蔬菜及食用菌產量9.80萬噸,油料產量3.74萬噸;全區肉類總產量3.95萬噸,其中豬肉總產2.41萬噸,禽肉總產1.49萬噸,禽蛋總產1.99萬噸,農業綜合種養規模化、集約化進一步提高。
向新向上,特色產業多點開花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走進位于涓橋鎮的池州市秋浦特種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平靜的湖面下,一條條鱖魚正在靜靜生長,為春天繁育期的到來儲備著能量。
公司負責人錢葉周介紹,作為“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合肥綜合試驗站貴池區示范區”的核心示范點,去年,該公司鱖魚養殖總面積超700畝,繁殖“秋浦花鱖”系列苗種6720萬尾,鱖魚苗種繁育數量和品質穩居全國前列。
得益于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2024年,全區鱖魚池塘養殖面積達1.65萬畝,產量突破5000噸,鱖魚產業綜合產值突破5億元。
產業向新發展,產業鏈也要向上攀登。2024年7月7日,首屆“以竹代塑”暨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貴池啟幕,會上,50個年產5萬噸竹智能循環產業園項目在會上成功簽約,在“以竹代塑”這條新興產業賽道上,貴池搶先起跑。目前,全區竹產業發展體系已趨于完善,全區竹林面積達20.1萬畝,現有竹加工企業22家,2024年全年竹產業年產值高達15.02億元。
點上突破,帶動全面“開花”。一年來,我區以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高規格實施農業產業化“1+2+7+N”提升行動,高標準編制鱖魚、黃精、茶葉等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特色產業基地達44萬畝,水產養殖面積22.91萬畝,林特種植面積5.9萬畝,茶園面積7.4萬畝,全年綠色食品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80億元。
“和美”為筆,繪就鄉村幸福底色
每年5月,都是牌樓鎮大山村制作紅茶的好時節。村后2800余畝石壩壘成的茶園層層疊疊,村里爐火不熄,茶香撲鼻。近年來,該村通過與農業部門合作,加強茶葉品質管理,采用有機肥施肥,鞏固發展野生茶,培育茶葉品牌,提高茶葉附加值,帶動茶農在采茶季里月均增收5000余元。
不過,在大山村黨支部副書記何禮連看來,要真正帶動村民們增收致富,光靠茶葉這“一條腿走路”仍顯不足。“這兩年旅游業日益火爆,市場潛力巨大。村子旁的大王洞景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而坐落在我們村青山組的高端民宿秋浦仙居每到節假日更是一房難求。”何禮連說道。
看得見的市場需求就在身邊,也讓大山村的發展路線逐漸清晰。近兩年,大山村積極申請改造資金,啟動大山村洪嶺和美鄉村中心村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同時,通過流轉,將村內閑置的民居和場所集中起來,改造成民宿、餐館和休閑項目,初步打造出了一條以“生態茶園+徒步休閑+綠色康養”為模式的精品旅游線路。
大山村的發展之路,是貴池各地農村面貌變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區堅持“和美鄉村+全域旅游+差異化”發展思路,圍繞鄉村振興示范帶、秋浦仙境風景道、池青九、新318國道、358國道旅游專線等風景旅游線路,以貴池民歌、池州儺戲等貴池非遺民俗文化為根基,積極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鄉村風景線。2024年全年,全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約1300萬人次,綜合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吸納從業人員9168人,帶動6176戶群眾增收。
在此基礎上,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底線不斷守牢。2024年,全區累計創建省級美麗宜居村莊10個,建成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194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鎮街駐地、部分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全覆蓋;全年完成改廁3000戶,全區累計完成改廁4.38萬戶;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94%、97.86%。
新風吹田野,奮楫再出發。新的一年,我區將加大對農業農村領域的投入,聚焦糧油生產、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產業化、鄉村振興產業園、農業綜合服務、和美鄉村建設、鄉村振興公司、農業農村增綠護綠、財政支農、金融保險服務等十個方面,高標準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行動局,擘畫貴池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壯麗篇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