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人們對于喚醒春天的最強儀式感,總藏在一杯春茶里,鮮爽甘甜的味道歷來深受消費者追捧。但不少消費者發現,今年,貴池的春茶相比往年來得晚了。
4月8日,記者帶著貴池春茶為何“遲到”的疑問,走進梅街鎮長垅村。在海拔263米的茶園中,綿延起伏的梯田碧浪翻涌,茶樹新芽正吐露芬芳,茶農們挎著竹簍穿梭壟間,一邊將嫩芽摘下,一邊討論著最近的天氣和采摘情況,“今年采摘的時間晚了一周左右,對產量有點影響,但總體平穩。”梅街鎮長垅村的茶農劉孝華向記者介紹。自長垅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茶園統一換植了產量較高、抗寒性較強的國家級茶樹良種——舒茶早,并按照茶葉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模式進行茶園管理。
“我們目前共種植茶葉500畝,今年采摘的茶葉正在制作,質量很是不錯,預計今年春茶的價格與往年基本持平,價格波動不大。” 長垅村黨支部書記桂秋生說,該村的茶葉共帶動200余戶村民增收致富,其中有27戶脫貧戶實現“家門口”就業。今年這些茶葉將繼續銷往山東、上海、浙江等地,一片片綠葉子再次變成“金葉子”,書寫著屬于茶鄉的富民篇章。
關于今年春茶整體采摘時間推遲的原因,記者采訪了貴池區農技服務推廣中心茶葉站站長、區科技特派員雷元勝。據他介紹,受去年冬干、今春多輪低溫與近期干旱等多種災害性天氣脅迫,我區茶葉萌發期較往年推遲了3至5天,直到3月22日,早生品種白葉一號才陸續開采。高海拔茶園的開采時間比低海拔的時間會更推遲,但隨著氣溫回升,自4月8日起,我區各茶葉主產區已經迎來了春茶的全面開采。
雷元勝也提醒全區廣大茶農,應在采茶黃金時間及時分批嫩采,做到應采盡采,同時關注天氣情況,近期高溫干旱天氣將持續,要提前做好茶園抗旱準備,已建茶園水肥一體化設施的,建議每天下午茶葉采摘結束即對茶園全面噴灌,以利新芽生長,增加新生芽葉持嫩性,提高茶鮮葉質量與產量。他還表示,區農技服務推廣中心也將繼續加強技術指導,全力為春茶生產“保駕護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