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至,萬物吐故納新。作為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祭掃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家國情懷。
近日,在馬行山公墓,記者看到不少市民手持鮮花與電子香燭前來祭掃。市民張女士表示:"過去燒紙錢煙霧繚繞,既污染環境又有安全隱患。現在用鮮花和電子香燭寄托哀思,既環保又莊重。"早在清明前夕,我區便加大宣傳力度,向居民普及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傳統祭祀方式對環境污染以及森林防火的危害性,引導群眾以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誦讀家書等方式表達思念,積極倡導綠色、環保、文明的祭祀方式,讓傳統節日在新時代煥發文明新氣象。
清明節不僅是家族情感的紐帶,更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契機。4月2日,記者在池州烈士陵園看到,市區不少單位、學校組織職工、學生來此開展清明節祭掃文明實踐活動,以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厚植精神根基。“今天社區組織了16名黨員一起來參加清明祭掃活動,希望能夠將先烈精神轉化為干事動力,引導黨員們在為民服務中踐行初心。”池陽街道古舜社區黨委副書記施甜說。
在神圣的革命烈士紀念塔前,大家整齊隊列,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青少年們用稚嫩的聲音向革命先輩鄭重宣誓,黨員們則在烈士墓前重溫入黨誓詞,大家集體向革命烈士默哀、鞠躬、敬禮,繞塔參觀,并依次將手中的鮮花獻出。祭奠英烈,既是歷史的回望,也是未來宣言,“參加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從這些英雄身上學到了挺身而出、勇敢無畏的精神,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努力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貴池區沿江路小學學生鄭砳說道。
文明祭祀,既是對"綠水青山"生態理念的踐行,也是對"家國同構"文化基因的守護,新時代的清明節正以更綠色、更正能量的面貌,書寫著傳統文化發展的新篇章,讓我們以文明之舉寄托哀思,用環保之心守護家園,讓清明之風拂潤文明之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